【
食品機械設備網 熱點要聞】12月12日,一則《女子用自榨油做炸蛋膨脹成蘑菇云》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廣大網友討論。起因是湖南永州的一女子用爺爺家自榨的花生油制作螺螄粉里面的炸蛋,結果蛋液下鍋后起了非常多的泡沫,后來該女子才反應過來是花生油的問題。評論區部分網友表示:“不怪自制花生油,你應該是用底油了吧”。也有網友認為:“古法未必是健康,自己榨的油可能保留了一些特殊香氣物質,但是不能通過精煉去除其中的雜質,對健康不利。”
生活中,吃自榨油的家庭不在少數,自榨油制作工序簡單,只需簡單地將花生、菜籽等油料壓榨出油脂即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自榨油沒有額外添加,也不需要復雜的加工工藝往往給人一種健康、天然、綠色的印象,因此備受消費者青睞。事實上,自榨油往往容易因為加工設備簡陋、生產工藝簡單而無法保證其品質,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在油料分揀的環節,容易混入不合格顆粒。為了保障食用油的品質,人們在壓榨油脂之前,一般會剔除霉變、腐爛的雜質。不過,人工除雜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況且并不能保障將所有的不合格顆粒剔除。人工挑選的另一個弊端就是,僅靠肉眼去分辨,并不能將一些看似完好,但是內部已經病變的顆粒淘汰。這樣的結果就是,一些有害顆粒會混入油料中,影響食用油的整體品質?,F今,企業在生產食用油前一般會采用色選機、
分選機來剔除不合格的成分,這些機器不僅可以識別油料的內部缺陷 ,讓不合格產品無處遁形,還能大大提高分選效率。
其次是自榨油缺少提純、殺菌、精煉等加工環節,沒有去除油中的部分雜質和細菌,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由于缺少專業的
殺菌設備,自榨油容易滋生黃曲霉素,這種物質被世衛組織認定為1類致癌物,人體不慎攝入后不但具有致癌風險,而且還會導致肝損傷。另外,據業內人士介紹,自榨油一般不添加
抗氧化劑,導致其不易保存,很容易氧化變質。
最后自榨油的加工環境的復雜性也對油品質存在較大的影響。自榨油的一般不會在標準化的車間中生產,生產前加工工具和人員也沒有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食用油很容易被污染。
綜上所述,自榨油雖然在氣味和口感上比企業生產的油都更勝一籌,但是安全性沒有太大的保障。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企業生產的油更加規范 ,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不按標準生產,導致市面上的食用油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在購買食用油時,盡量選擇品質有保障的品牌,也可以從壓榨工藝、標簽、包裝來判斷食用油的優劣。
我要評論